一、罗非鱼常见病症状与防治?
一、罗非鱼运动性气单胞菌病
1、症状:有肠炎型和体表溃烂型两种不同类型的症状。肠炎型主要表现为肛门红肿,肛门附近的皮肤发红,解剖观察可见肠道无血却发红。体表溃烂型表现为病鱼体表呈斑块状溃烂,并可遍及全身,体表充血,鳞片脱落,肌肉外露,呈红色斑块状病灶,严重时可溃烂成洞穴状,因此又称溃疡病、溃烂病。
2、防治方法:①用溴氯海因0.2克/立方米或漂白粉(有效氯含量28%~30%)1克/立方米全池泼洒;隔天一次,连用三次。②同时投喂大蒜素等内服药,效果更佳。
二、罗非鱼假单胞菌病
1、症状:外观症状表现为眼球突出或浑浊发白,腹部膨胀。解剖观察,腹腔有腹水贮积。在鳔、肾、脾有白色结节状病灶,鳔腔内有土黄色脓汁贮积,这是典型症状。确诊需借助细菌学或血清学检查。
2、防治方法:①该菌仅感染不健康的、抗病力弱的罗非鱼,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,保持水质良好,注意环境卫生,操作小心,勿使鱼体受伤;②发病鱼用溴氯海因0.4~0.5克/立方米全池泼洒;③同时投喂免疫多糖10克/千克饲料,维生素C5克/千克饲料。
三、罗非鱼爱德华氏菌病
1、症状:病鱼体色发黑,腹部膨大,肛门发红,眼球突出或浑浊发白。此外,有的病鱼体表可见有膨胀发炎的患处,尾鳍、臀鳍的尖端和背鳍的后端坏死发白。解剖观察,有腹水,生殖腺特别是卵巢有出血症状,肠管内有水样物贮积或肠壁充血。肝、脾、鳔等内脏,特别是肝脏有白色小结节样的病灶,并发出腐臭味。症状和病程因病例不同而有很大差异,有急性和慢性型之分。
2、防治方法:①放养密度要合理,池塘需清理消毒,经常换注新水;②发病时用漂白粉(有效氯含量28%~30%)1克/立方米全池泼洒消毒;③同时内服大蒜泥(捣碎5%与饲料混匀)或大蒜素等药物,每天一次,连用3天。
四、罗非鱼链球菌病
1、症状:患溶血性链球菌病的病鱼从外观看,病鱼体色发黑,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、出血,病鱼腹部点状出血、鳃盖内侧出血等。患非溶血型链球菌病的病鱼,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,腹腔有腹水储积,肛门周围发红,肠管弛缓。
2、防治方法:①避免过密的养殖,加强饲养管理;②发病时用纯二氧化氯0.3~0.5克/立方米,全池泼洒消毒;⑧同时投喂大蒜素,连喂3~5天。第五天后用酶合益生素0.5~0.8克/立方米全池泼洒。
五、罗非鱼水霉病
1、症状:水霉不感染健康无损伤的罗非鱼。但操作、运输过程中不慎造成鱼体的受伤,或由于低温造成冻伤,或因寄生虫、细菌等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时,水霉孢子就会乘机侵入鱼体,在受伤或病灶处迅速蔓延、繁殖,长出许多绵毛状的水霉菌丝。由于霉菌能分泌一种酵素分解鱼的组织,鱼体受到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,病鱼开始焦躁不安,运动不正常,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,使组织坏死,鱼体负担过重,游动迟缓,食欲减退,最后瘦弱而死。本病主要发生在20℃以下的低水温季节,刚移入越冬池这段时间最易暴发水霉病。
2、防治方法:①鱼种迁入越冬池前对池水用生石灰10~20千克/亩消毒;②鱼种用3%食盐水浸洗3~5分钟;③鱼种在围捕、搬运等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受伤;④罗非鱼进入越冬池后用纯二氧化氯0.3~0.5克/立方米全池泼洒,预防细菌感染。
六、罗非鱼肥胖病
1、症状:由于长期投喂低蛋白、高脂肪、高糖类和缺乏维生素的饵料,造成罗非鱼脂肪代谢障碍,脂肪大量贮积,鱼体肥胖,抗病力低下。病鱼呈全身性脂肪细胞增生、脂肪浸润,特别是腹腔的脂肪组织及脏器周围的脂肪组织显著增加。患鱼腹腔内脂肪组织可达体重的5%~8%,肝脏淡黄色,肝组织高度脂肪变性,肝细胞萎缩。将整块组织剪下放在水中,必浮在水面上(正常肝脏会立即沉入水底)。患肥胖症鱼抗病能力低,容易感染大肠杆菌和气单胞菌等病菌。
2、防治方法:①改进饵料配方,尽量满足罗非鱼正常生长的需要;饵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B、维生素C和维生素E,也可增投一些天然饲料;②加强饲养管理,保持水质清洁新鲜。
七、鱼鲺病
1、症状:因鱼鲺侵入鱼体体表而引起。病鱼呈不安状态,鱼体较为消瘦,严重时,病鱼则离群独游,漂浮水面,体色发黑,最后导致死亡。
2、防治方法:越冬前用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。或用鱼用灭虫灵全池泼洒。
八、罗非鱼斜管虫病
1、症状:由斜管虫侵入鱼体皮肤和鳃部引起。其症状为病鱼分泌大量粘液,皮肤和鳃部的表面呈苍白色。
2、防治方法:用生石灰彻底消毒越冬池或硫酸铜泼洒全池消毒;鱼进越冬池时,用硫酸铜溶液浸洗;治疗时,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泼洒全池。用食盐水浸洗病鱼。
二、黄瓜常见病害的防治?
黄瓜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蔬菜,但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虫害和病害的影响,导致产量下降、品质下降等问题,因此需要实施科学的防治措施。常见的黄瓜病害及其防治方法如下:
真菌病害:黄瓜疫霉病、轮斑病、根腐病等都是常见的真菌病害,其防治方法主要是喷撒杀菌剂、加强通风换气、调整温湿度等措施。
病毒病害:黄嘌呤病毒、黄瓜花叶病毒等是常见的病毒病害,其防治方法包括清除病虫、割掉病株、消毒等。
虫害:黄瓜斑潜蝇、黄瓜夜蛾、黄瓜的蜘蛛等都是常见的虫害,其防治方法包括使用化学农药、使用黄板陷阱、喷洒杀虫剂等。
养分缺乏:黄瓜在生长过程中,可能会出现养分缺乏的现象,如营养不良、生长停滞等。此时,应注重施肥,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,有规律地施肥,并掌握好施肥的时间和方式等。
综上所述,要防治黄瓜常见的病害,需要采取综合措施,包括选用优质品种、管理好留种地、定期消毒、养成好习惯等等。同时,要注意经常巡查,及时发现病虫害,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。
三、大蒜的常见病害及防治?
1、大蒜叶枯病
对大蒜叶片、花梗造成危害,叶片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渍状,叶色逐渐减褪,叶面出现灰白色稍凹陷的圆形斑点。病斑扩大后变为灰黄色至灰褐色,表面密生黑褐色霉状物。花梗发病严重时,植株生长势弱,地上部矮黄萎缩甚至提早枯死,迟抽薹或不抽薹,蒜头和蒜薹产量降低,外观品质大大降低。
防治方法:
氟啶胺+苯醚甲环唑(有效用量10g+15g/亩)兑水25kg/亩,均匀喷雾防治,视病情间隔10~14天喷1次。或咪鲜胺(有效用量15g/亩)兑水25kg/亩,均匀喷雾防治,视病情间隔10~14天喷1次。
2、大蒜根腐病
主要为害根茎,贮藏期为害鳞茎。造成植株矮小,叶子变黄;根系发黄腐烂,蒜头小,严重时整个植株死亡。
防治方法:
根腐病为*传病害,发病后用药效果差。故推荐种子处理防治。使用嘧菌酯有效用量2.4克/100千克种子,每亩按以上制剂量兑水15千克种子均匀拌种,进行种子处理防治。
3、大蒜锈病
主要为害叶片和假茎,病部初为椭圆形褪绿斑,后在表皮下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稍凸起的夏孢子堆,发病严重时,病斑连片致全叶黄枯,植株提前枯死。
防治方法:
在春秋季,特别是在遇到连续阴雨2~3天,就要及时检查锈病的发生情况,发病可用药30%苯醚甲·丙环乳油3000倍液,或10%多抗霉素B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或20%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。
四、兔子的常见病如何防治?
1、伤风的情况比较容易诊断,毛兔咳嗽或打喷嚏、呼吸急促、体温升高、食欲不振、爱流鼻涕等现象都是因兔子伤风所致;伤风的治疗方法也很容易:内服用药ABC,滴鼻点三、五滴。
2、兔子如果患上腹泻病,会出现粪便稀如水,饮食减少、精神萎靡的状况;这种情况用大蒜捣烂后,拌料再加木炭灰给病兔吃了即愈。
3、兔子有兔虱后,兔虱会叮咬兔子,兔子也会感觉很痒,就会不停地爪搔嘴啃;消灭兔虱的方法也很简单,用烟草浸液喷兔全身,或喷兽用敌百虫,溶液配比为百分一。扩展资料:兔是一种胆小的动物,突然 喧闹声、生人和陌生动物,如猫狗等都使它惊慌失措。在饲养管理中,应尽量避免引起兔子惊慌的声响,同时要禁止陌生人和猫狗等进入兔舍。家兔的听觉 锐敏,嗅觉敏感,但它胆小怕惊而善跑。
五、荆芥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?
荆芥是一种集食用、药用为一体的植物,它的种植前景和种植效益很可观,加上它的环境适应力,能在全国各地生长,所以目前全国各地区皆有栽培。但是在种植时,要重视日常管理,尤其是病害的防治工作,下面来看看荆芥的病害防治技术吧。
1、根腐病
是一种真菌性病害,一般发生在7-8月高温多雨时期,这时的环境极易使病原细菌繁衍,发病时从根系开始,地上部会迅速萎焉,根和根茎会变黑,直至腐烂。
防治方法:在高温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涝措施,在播种前结合整地,每亩撒施敌克松1公斤,对土壤进行消毒灭菌处理,消灭在土壤的病原菌,发病初期了喷洒五氯硝基苯200倍液浇灌根防治。
2、立枯病
一般发生在5-6月低温多雨时期,在这时温度较低,土壤湿度较低,主要危害幼苗,发病时幼苗的茎部出现褐色的水渍状小黑点,逐渐扩大成大块病斑,最后变为褐色,茎基部变细,导致幼苗倒伏枯死。
防治方法:选择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种植,加强田间管理,做好排水措施,遇低温多雨天气,提前喷洒波尔多液预防,发病时喷洒甲基托布津防治。
3、茎枯病
此病主要危害茎、叶、花穗等部分,叶片发病后,出现水渍状的病斑,像被开始烫过似的;叶柄发病后,也会出现水渍状病斑;茎部发病后,首先出现水渍状病斑,逐渐扩展成绕茎枯斑,导致上部茎叶萎焉枯死,不能正常开花。
防治方法:在发病时,及时喷洒多菌灵或甲基硫菌药液防治,每隔一周喷洒一次,连续3次,效果较好。
4、黑斑病
主要危害叶片,发病时叶片产生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,逐渐扩大,最后导致叶片变黑枯死,还会蔓延至茎部,导致茎部变褐、变细,最后下垂折倒。
防治方法:加强肥水管理,增施磷钾肥,提高抗病力,发病后要及时处理。
六、家禽三种常见病的诊断与防治?
家禽常见病包括禽流感、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炎。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观察、病原学检测和病理学检查。
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卫生管理、定期疫苗接种、隔离患病禽类、消毒环境和饲料、合理饲养和营养管理、提高禽类免疫力等。此外,加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,如限制人员和物品进出、加强采购和销售管控,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。
七、花椒树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?
1.症状
花椒根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,一般在4—6月开始发病,6—8月发病最为严重,其主要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。感病植株表现为根部腐烂,并伴有异臭发生,根皮与木质部分离,且木质部呈黑色,地上部分的叶片小,叶片部分失绿,幼苗、成年植株、老熟植株均可感染该病,但主要发生在苗圃和成年花椒园中。为害重时,造成整株植株死亡。
2防治方法
加强花椒园管理,种植密度合理,深翻土壤,保持土壤通气能力,及时浇水施肥。苗圃土壤用药剂进行消毒,加强巡视,一旦发现病株,立即拔除销毁;可在病原开始侵染的4月份,用1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~800倍液或者根腐净250倍液灌根成年树,可有效避免病害的发生。已发病的花椒园,刨除病死植株及病根,并集中销毁,减少病原菌在花椒园的积累。
八、黄皮果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?
黄皮树病虫害的防治: 1、黄皮炭疽病:黄皮炭疽病是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病,各个生育期均可感病。防治方法是:
(1)、科学用肥用水,增强树势,提高植株抗病能力,防止病菌侵染。
(2)、做好田园清洁,及时剪除病枝、病叶、处理烂果,减少越冬病源。及时施药,保护新梢、幼果。
新梢抽发初期和谢花坐果期,均应及时施药。
药剂可选用70%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~1000倍液,或50%退菌特500~600倍液,或75%百菌清700~1000倍液,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。
2、黄皮流胶病:
(1)、加强栽培管理。 适当增施有机肥,保持适当水分,增强树势,提高植株抗病力;中耕培土除草时切忌造成机械伤,预防病菌侵染。
(2)、适时施药,保护树干。春季温暖多雨,要及时施药保护树干。可用0.5%波尔多液或50%退菌特,或50%多菌灵600—800倍液轮换喷2—3次,每隔7天喷一次。
(3)、及时处理病树。及时检查,对已发病的植株可用小刀或竹签刮除病部的组织,清除干净后,第二天用药剂涂敷伤口。
药剂可用波尔多浆(即硫酸铜500克、石灰500克、水20升配成),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,或70%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涂敷。
(4)、拔除病株。已严重发病、凋萎的植株,应及时拔除,集中烧毁。迹地用1∶10石灰硫磺粉撒施,消灭病源。
3、黄皮梢腐病:俗称为“死顶病”,普遍发生于黄皮主产区。 防治方法是:
(1)、搞好冬季清园,清除病枝、病叶、残体,集中烧毁,减少病原。
(2)、加强管理,及时修剪,防止偏施氮肥,适当增施磷、钾肥,提高植株抗病力。
(3)、新梢萌发期及时施药保护新梢。
药剂可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~600倍液,或40%灭病威500倍液,或70%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或硫磺胶悬剂300倍液。
4、黄皮煤烟病:
(1)、做好蚜虫、介壳虫类的害虫防治,减少虫源,这是基础工作。
(2)、加强检查,发病初期可及时施药防治。
药剂可用硫磺胶悬剂300倍液,或40%灭病威500倍液,或30%氧氯化铜悬液600倍液。
5 、黄皮霜疫霉病:
(1)加强栽培管理,适时修剪,不偏施氮肥,使植株生长正常,树冠通风透光。
(2)田园清洁,及时剪除病枝、病果,减少病原。
(3)适时施药防治。黄皮花蕾期、幼果期及转黄期各喷1—2次药剂,预防发病。药剂可选用40%乙磷铝300倍液,或58%瑞毒霉锰锌600—800倍液,或64%杀毒矾500—600倍液。
6、黄皮木虱:
(1)避免与柑橘等芸香科果树混栽,减少虫源。
(2)加强管理,合理用肥,统一放梢,减少展转危害。
(3)及时施药防治。
新梢抽放前后各施药一次,减少新梢受害。
药剂可用40%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,或40%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,或20%灭扫利乳油1000倍液,或50%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。
7、黄皮介壳虫:
(1)做好田园清洁,减少虫子源。
(2)药剂防治:春梢抽发期,重点施用农药,压低全年发生量。
九、玉米十大常见病害与防治方法?
1. 玉米花叶病:致病菌为立枯丝核菌,可借助预防化学药剂或栽培措施进行防治。如合理施肥、松土、减少密度等。
2. 玉米白粉病:病原为白粉菌,可采用生物制剂、有机农药等进行治疗,加强通风、降低湿度,减少疫情发生率。
3. 玉米锈病:常由真菌引起,可使用绿僵菌等生物制剂或化学防治手段进行控制,保持田间空气流通,降低湿度。
4. 玉米弯头病:由病原体致病,可采用种植抗病品种,清理附带病害的杂草、残株等,保持正常养分供应。
5. 玉米茎腐病:常由革菌等致病,可采用生物制剂、化学药剂等方法进行防治,及时清理田间垃圾,减少疫情发生。
6. 玉米斑枯病:可通过优化灌溉、加强通风等栽培措施进行预防,用番茄素类、腐霉酸盐类药剂等进行治疗。
7. 玉米蚜虫:可在田间进行人工收集、清除等防治,也可选用低毒、高效的化学农药进行控制。
8. 玉米网纹叶螟:采用生物制剂、对虫性激素农药等进行治疗,控制在春、夏季重点排查和防治。
9. 玉米根腐病:可采用土壤消毒、施用富源菌剂、优化灌溉等方法进行防治,提高土壤肥力。
10. 玉米状叶斑病:常因环境导致,可通过施肥调节、加强田间管理等方法进行防治,重点关注气象变化。
十、牛常见病防治技术?
控制牛病以预防为主,治疗为辅。
主要综合防治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,保证充足营养供给,做到膘肥体壮;搞好牛羊舍卫生,做到冬暖夏凉;定期对牛羊舍消毒。
至少每个季度消毒一次,可用“菌毒敌”、“强氯威”、“百毒杀”等按说明对水喷洒消毒:做好免疫接种工作,根据生产实际,每年应对大小牛羊用“羊四防苗” 一律肌内或皮下注射5毫升进行免疫接种,以防止羊快疫、肠毒血症、羔羊痢疾和猝疽病的发生。 羊痘疫苗不论大小,每年免疫一次,皮下注射。
口蹄疫苗,每年免疫两次,肌内注射。
- 相关评论
- 我要评论
-